免责声明:网站内容仅供个人学习记录,禁做商业用途,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所有 © 2017-2020 NEUSNCP个人学习笔记 辽ICP备17017855号-2

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睡懒觉的小熊    2019年11月5日 20:32:45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随着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仁人志士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受挫,让古老的中华文明陷入了沉重的危机。为了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无数爱国人士历经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1921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随后的国民大革命时期,国民党破坏革命,早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反了右倾错误,妥协退让压制了工农运动,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土地革命时期,随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后,毛泽东同志进行了深入的探索,突破了俄国革命“城市中心论”的经验,针对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探索出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毛泽东在党的六中全会上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他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使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逐渐走向成熟。解放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同志发表《中国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和《论人民民主专政》,明确指出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新中国成立之后,百废待兴,面临着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等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发展工业化、实行三大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主张,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总结来说,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源于毛泽东思想,实在毛泽东思想的根基上,沿着毛泽东思想开辟的马克思中国化的道路,根据时代特征和人民实践,由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开放精神孕育出来的全党智慧的结晶。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在这里,邓小平同志郑重提出了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主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的成功,是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现在中国搞建设,也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科学地把握住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它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有着丰富的内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方面,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深化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方面,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外开放方面,提出要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主张,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高层次上、更广领域中、更宽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胡锦涛同志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思想,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观集中反映了胡锦涛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探索和深刻思索,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把握更加自觉,其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实践中持久显现出来。科学发展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的重大理论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发展。从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获得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革命和夺取政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它的主线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同时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最近更新: 2020年10月19日 08:34:10
浏览: 1.1K

[[total]] 条评论

添加评论
  1. [[item.time]]
    [[item.user.username]] [[item.floor]]楼
  2. 点击加载更多……
  3. 添加评论